建築專區

CodePen - A Pen by 林昱葶

""

921大地震 

圖片來源:中時新聞網

高雄城中城火災:高雄40年舊樓發生嚴重大火 傷亡近百

影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7VXc8wwsJI&t=1s

台灣地震環境是集合住宅的一大隱憂


地震發生時,有高達90%以上的人是由於建築物倒塌而喪失生命。1999年的921大地震,規模為7.3級,造成50000多棟房屋倒塌,2000多人死亡,是許多人心中難以磨滅的創傷。無論是新建案的耐震係數標準,或是既有建築的結構檢測,都不應只是風行一時的潮流噱頭,而必須持續追蹤與深入,推動可供信賴的評估認證(如住宅性能評估辦法、耐震標章),並督促政府完善既有建築改造的相關法規,讓民眾能生活在更安心的住宅環境。

建築耐震工法

耐震:建築物在最初的設計規劃時所能承受的最大力量


  • 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小震強度並不會使建築物受損,在地震過後房屋依然能夠維持其正常機能。

中震強度僅會使建築物局部受損,但經修繕後仍然可以居住。

大震強度可能使建築物全面受損,但嚴重倒塌,大樓裡的人仍可逃離大樓。在強震中建築物可能無法毫髮無傷

耐震的主要目的是要讓人能夠及時逃出,遠離危險來源。

  • 水泥磅數不是越高越好

有時可能會聽到建商介紹建築物所使用的「水泥磅數」,一個常見的迷思是磅數越高代表房屋結構就越安全,但一棟建築物的結構需要從非常多面向下去分析,數字並不是絕對舉例來說,假如甲建築的在地震區,土壤狀況較差,水泥磅數至少需要7000磅,才能保證地基安全;而乙建築所在地區只需要4000磅,但建商卻將強度提高到5000磅,相較之下,乙的建築品質其實更高。

制震:減少建築物的搖晃


又稱為減震或避震器

  • 制震壁(或稱為黏彈式制震壁/阻尼器)

是在建築的上下樑柱之間裝設鋼板,鋼板中間含有橡膠或其他化學聚合性黏彈材,能吸收地震部分能量,進而降低搖晃的程度,比如新日鐵、日本住友、美國EPS制震壁,都是常見的制震材料。

  • 油壓型阻尼器

在樑柱之間裝設阻尼器,當油壓缸中的液體因速度而流動時,會產生壓縮效能,以抵抗力來抑制搖晃時的作用力。這類阻尼器的優點,在於能應對極微小的震幅,在高樓受強風吹拂時具有絕佳抑制效果。

免震:隔絕地表與結構柱的防禦堡壘


免震工法是透過裝設在混凝土基礎與主體結構柱之間的隔震層阻隔與吸收地震位移能量,效果優於制震設計,可降低地震搖晃程度3~4倍,是目前市面上最佳抗震工法,但工法較難、成本最高,台灣少有建商使用,知名建案為「信義帝寶」。

 

  • 免震設備的結構柱周遭

必須預留80公分到1米的隔震空間,其他如建築管線或電梯軌道,也要與隔震墊的滑動式系統結合,因此施工難度較高,其裝置成本大約為制震設備的2倍。目前台灣建案仍以制震設備為大宗,使用免震系統的建案大多總價較高。


  • 還是「免震」設備最安全?

不一定, 在耐震主題裡,最重要的仍是「結構設計」。結構設計決定了建物的耐震等級,所有設備和工法都包含在耐震係數的計算之中。如今台灣的新興建築,若要取得使用執照,勢必得先通過耐震設計標準,因此都具有合格的耐震力。

圖/信義帝寶